劉隆[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劉隆[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劉隆(?-57),字元伯,漢族,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漢朝安眾侯的宗室,因父親參加反王莽活動,被滅族,劉隆僅以身免。 長大後參加反對王莽政權的活動,後投奔劉秀,久經戰陣,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是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中排名第十六。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劉隆全身像 劉隆全身像

劉隆出生在西漢末年,當時王莽專權,加緊篡奪漢室江山,公元6年(西漢居攝元年)四月,安眾候劉崇起兵反對王莽。劉隆的父親劉禮參與了這次軍事行動,行動失敗之後,被株連治罪,劉隆因為年齡不滿七歲,免於被誅殺。經歷了“滅門”之痛的劉隆長大之後,赴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求學。

公元23年(地皇四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擁立劉玄為帝,改元更始,建立了更始政權,公元24年(更始二年)劉隆加入更始政權,被任命為騎都尉。不久劉隆請假告歸,回南陽探親。之後,順便將妻子和兒女接出來,安排在洛陽居住。

投奔劉秀

新野李湖文化苑劉隆浮雕 新野李湖文化苑劉隆浮雕

劉玄稱帝之後,河北(黃河以北)各州郡都持觀望態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公元23年(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劉玄令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鎮慰河北諸州郡。

公元24年(更始二年)秋,劉秀在消滅銅馬農民軍的基礎上,為了消滅赤眉、大彤、青犢等農民軍,便繼續進擊占河內郡的射犬,與擁十餘萬眾的農民軍較量。劉隆聽說劉秀在河內,就一路追到射犬,投靠劉秀,被任命為騎都尉。

公元24年(更始二年)冬,赤眉軍分兩路進攻長安。劉秀為防止關中、河洛戰略要地落入他人之手,決定乘赤眉西攻長安,更始軍隊應付不暇之機,平定河北、消滅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涉西南)、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的更始力量,然後相機奪取長安、洛陽,為削平群雄,統一天下作準備。

為此,他派鄧禹兵進關中;命寇恂經略河內,負責兵馬糧械補給;又任命馮異為孟津將軍,統率魏郡(郡治鄴縣,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東)、河內郡的部隊防守孟津(古黃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東北,孟縣西南),以防洛陽的更始軍隊北上;自己親率主力北徇燕趙。

按照劉秀的安排,劉隆隨馮異率軍駐紮在河內郡河陽縣孟津渡口一帶,與緊守洛陽的更始政權的重將朱鮪、李軼對峙。李軼對劉隆的“反叛”不能容忍,於是將劉隆在洛陽的妻子和兒女殘酷殺害。劉隆第二次遭到“滅門”之痛。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劉秀稱帝後第二次大封功臣,劉隆被封亢父侯。

平定江淮

公元28年(建武四年)秋,劉秀視察揚州九江郡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八月,拜馬成為揚武將軍,拜劉隆為誅虜將軍,隨後命令揚武將軍馬成率誅虜將軍劉隆、振威將軍宋登、射聲校尉王賞,徵發會稽、九江、丹陽、六安四郡(今安徽、江蘇、浙江一線)的軍隊,進擊割據江淮一帶的李憲。

公元28年(建武四年)九月,漢軍將李憲包圍在舒縣(縣名,治今在今安徽廬江縣南)。連續圍攻,公元30年(建武六年)正月,漢軍攻下舒縣,李憲率殘部出逃,途中被部下所殺。李憲被消滅後,劉隆受劉秀派遣率軍屯田於南陽郡武當(今湖北十堰東)。

西征川蜀

經過多年征戰,劉秀已經基本統一中國,只有西南一隅的公孫述還沒有被消滅。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三月,劉秀視察南陽。為了推動對公孫述的戰事有較大的進展,劉秀命令岑彭與吳漢及誅虜將軍劉隆、輔威將軍臧宮、驍騎將軍劉歆等將領調集南陽、武陵、南郡的兵士和桂陽、零陵、長沙的棹卒(水手)六萬人,會集荊門。

岑彭率臧宮、劉歆長驅直入江關(今重慶),一路西進。留下劉隆為南郡太守,負責西進大軍的後勤供給。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十一月,公孫述傷重身死,殘部投降,劉秀完成了統一大業。

在輔佐劉秀完成統一大業之後,劉隆上繳誅虜將軍印綬,賦閒起來。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增加食邑,更封為竟陵侯。

度田入獄

東漢初期,天下墾田多不符合實際,戶口年紀又互有增減。

劉隆像 劉隆像

便於收租征役,同時也丈量和核實豪族地主所隱瞞的大量土地和勞動力,以增加征服財政收入。公元39年(建武十五年),劉秀詔令各州郡檢核墾田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者以優良富饒田地給予豪強大族,而對羸弱百姓侵占剝削,百姓嗟嘆埋怨,號啕呼叫的擠滿了道途。

當時各個郡各遣使者奏事,劉秀見陳留吏牘上有書,一看,見寫著“潁川、弘農可以問,河南、南陽不可以問”。劉秀詰問此書來歷,吏不肯說真話,詐說是在長壽街上撿到的。劉秀髮怒。當時劉莊為東海公,年令只有十二歲,在幄幕後說“:吏受命度量田地,這是他們互相警醒度田時要注意的事項。”劉秀說:“為什麼說河南、南陽不可以問呢?”顯宗回答說:“河南是帝城,多親近之臣,南陽是帝鄉,多近親,他們的田宅大多越度,但因為他們是權貴,吏人不敢以制度去要求他們,更不敢訊問,否則得罪了權貴,不是吏人承受得起的。”劉秀令虎賁將詰問該吏,吏就如實說明,恰如顯宗說的一樣。於是派遣近侍考察核實,奏明奸狀。

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劉隆因為阻礙度田被征下獄,劉隆是繼歐陽歙之後,因為度田令被下獄的第二位權貴人物。其同輩十多人都被處死。劉秀因為顧念劉隆是隨自己起兵的功臣,所以留下他的性命,只將他貶為平民。

公元41年(建武十七年),劉秀顧念功臣,再封劉隆為扶樂鄉侯。

南伐交趾

交趾地圖 交趾地圖

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交趾郡征側、征貳姐妹起兵造反,交趾震動。

公元41年(建武十七年)七月,劉秀拜馬援為伏波將軍率軍南征,扶樂侯劉隆以中郎將的身份作為副將,與樓船將軍段志等隨馬援南征交趾。軍到合浦時段志病逝,劉秀下詔令馬援統率段志的部下。

劉隆另率一軍南下,劉隆所部在禁溪口大破叛軍,俘獲其帥征貳(征側之妹),斬獲首級一千餘級,投降的達兩萬餘人。劉隆得勝回京之後,更封大國,為長平侯。

晚年生活

公元44年(建武二十年)五月,大司馬吳漢去世。六月,劉隆由左中郎將升為驃騎大將軍,代理大司馬事。劉隆奉法自守,視事八年,公元51年(建武二十七年)五月,劉隆呈上大將軍印綬,辭官罷職,劉秀賜養牛,上樽酒十斛,以列侯身份奉朝請。

公元54年(建武三十年),定封慎侯。

公元57年(中元二年),劉隆去世,諡號靖侯。

家庭成員

父親:劉禮

兒子:劉安,繼承爵位。

後世地位

漢明帝永平年間,明帝追憶當年隨其父皇打下東漢江山的功臣宿將,命繪二十八位功臣的畫像於洛陽南宮的雲台,劉隆名列第十六位。

史籍記載

《後漢書》、《東觀漢記》有傳。

《太平御覽》、《資治通鑑》均有事跡記載。

歷史評價

談遷:“朱祐、劉隆、劉植,或稱汗馬之勞,或展運籌之功。所建不同,而其效力於王國者,要皆為社稷之翼衛者也。”(《棗林雜俎》)

文學形象

在明代謝詔所著的《東漢十二帝通俗演義》、《東漢演義》等通俗小說及評書、評話等民間曲藝之中,劉隆是三江王劉奈的次子,手使一把素纓槍,是二十八星宿之中的星號婁金狗。因為父親劉奈軟弱,被奸臣李福同強占了三江基業,劉隆與哥哥劉植被朱文華收留傳授武藝,後與前來搬兵的劉秀君臣,一起殺了李福同,此後隨劉秀征戰四方,平定天下。

雲台二十八將

雲台二十八將,指的是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二十八員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大將。東漢明帝永平三年(60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台閣命人畫了28將的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將。

姓名 官職

封侯

對應天宿 簡介
鄧禹 太傅 高密侯 角木蛟 字仲華,南陽新野人
寇恂 執金吾 雍奴侯 心月狐 字子翼,上谷昌平人
馮異 征西大將軍 夏陽侯 箕水豹 字公孫,潁川父城人
岑彭 征南大將軍 舞陽侯 尾火虎 字君然,南陽棘陽人
賈復 左將軍 膠東侯 氐土貉 字君文,南陽冠軍人
吳漢 大司馬 廣平侯 元金龍 字子顏,南陽宛人
蓋延 虎牙大將軍 安平侯 虛日鼠 字巨卿,漁陽要陽人
陳俊 琅邪太守 祝阿侯 畢日鳥 字子昭,南陽西鄂人
臧宮 城門梭尉 郎陵侯 壁水狳 字君翁,潁川郟人
耿弇 建威大將軍 好畤侯 房日兔 字伯昭,扶風茂陵人
銚期 衛尉 安成侯 井木犴 字次況,潁川郟人
王霸 上谷太守 淮陽侯 鬼金羊 字元伯,潁川潁陽人
祭遵 征虜將軍 穎陽侯 斗金牛 字弟孫,潁川潁陽人
任光 信都太守 阿陵侯 柳土獐 字伯卿,南陽宛人
李忠 豫章太守 中水侯 星日馬 字仲都,東萊黃人
萬修 右將軍 槐里侯 獐月鹿 字君游,扶風茂陵人
邳彤 和成太守 靈壽侯 翼火蛇 字偉君,信都人
劉植 驍騎將軍 昌成侯 軫木蚓 字伯先,巨鹿昌城人
耿純 東郡太守 樂光侯 室火豬 字伯山,巨鹿宋子人
朱佑 建義大將軍 融侯 斗木獬 字仲先,南陽宛人
景丹 驃騎大將軍 櫟陽侯 女士蝠 字孫卿,馮翊櫟陽人
王梁 河南尹 阜成侯 昂日雞 字君嚴,漁陽要陽人
杜茂 驃騎大將軍 參蘧侯 參水猿 字諸公,南陽冠軍人
馬成 中山太守 全椒侯 胃土雉 字君遷,南陽棘陽人
劉隆 驃騎將軍 慎侯 麥金狗 字元伯,南陽安眾侯宗室
傅俊 積弩將軍 昆陽侯 嘴火猴 字子衛,潁川襄城人
堅鐔 左曹 合肥侯 危月燕 字子汲,潁川襄城人
馬武 捕虜將軍 楊虛侯 奎木狼 字子張,南陽湖陽人
雲台列將32人,前28人為開國功臣,上應28宿,另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伏波將軍馬援女兒為明帝皇后,為避嫌未將其列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